连江县“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
时间: 2011-10-19 00:00

一、概述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连江县境内交通运输环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 “十二五”计划即将到来之时,对我县公路水运交通发展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握我县交通运输建设的主要任务,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洋经济强省和省会城市大局,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发展布局,大力实现“工业兴县、港口强县”战略,推进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二、“十二五”公路水运建设布局规划

(一)、公路网布局规划

1.布局方案

连江县根据区域经济布局设想和上级的大交通规划,以及连江县的地形地貌特征,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连江县三个层次的路网布局发展方案。

(1)    .第一层次

以沿海国道主干线沈海线、104国道、省道201、绕城高速及黄岐半岛大通道共同构成的干线公路为第一层次路网,未来增加规划疏港黄岐高速公路,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工作,预计不久即将动工建设,第一层次路网规划未来要达到二级以上水平,以确保连江县进出交通的便捷、畅通和舒适。主要项目有:①可门疏港公路拓建工程;②疏港黄岐高速公路;③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④可门疏港连接线;⑤ S201省道马鼻至文山段公路改建工程;⑥连江贵安互通至塘坂段环线道路工程;⑦S201省道罗源至马鼻拓宽工程;⑧S201省道浦东大桥接线断头路工程; ⑨104国道城关至东湖段改建工程。

(2).第二层次

以县通乡和乡通乡的县域次干线公路为第二层次路网。该层次路网立足于县城内部,并与第一层次路网衔接,解决县城内县通乡、乡通乡之间的交通问题,是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根本。第二层次路网基本规划为三级公路水平,对县域重点发展路段或区域则相应规划较高等级。第二层次路网与第一层次相衔接,构成连江县域干线路网,确保县城内乡通县、乡通乡未来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水平。主要项目有:①连江县X131县道贵安至下赖段改建工程;②X135县道安凯至黄岐拓宽改建工程;③X134县道官岭至安凯拓宽改建工程。

(3).第三层次

以乡通村和村通村的支线为第三层次路网。该层次路网在综合路网中起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出行需要。该层次路网(四级路)绝大部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三层次路网规划,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出发,一般为四级公路,并基本实现路面硬化。主要项目有:①红厦至大埕改建工程;②安凯至后仑改建工程。

以上三个层次的路网布局方案,由干到支,清晰明确,层层依托,功能相互协调,可以适应连江县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2.根据公路网规划服务水平和公路运输需求预测,连江县公路网项目分期实施安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2010年底:以完成可门港进港公路和连江县江滨路城关至贵安段公路为重点,并开工建设S201马鼻至文山段公路、改建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县道部分路段,继续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比例。

(2).“十二五”期间:建设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段,到2015年连江县公路干线(第一层路网)要达到二级以上水平,第二层路网中乡镇通县城的次干线要达到三级公路水平,打通县域交通断头路。主要建设方案为:①可门疏港公路拓建工程;②疏港黄岐高速公路;③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④可门疏港连接线;⑤ S201省道马鼻至文山段公路改建工程;⑥连江贵安互通至塘坂段环线道路工程;⑦S201省道罗源至马鼻拓宽工程;⑧S201省道浦东大桥接线断头路工程; ⑨104国道城关至东湖段改建工程。

(3).2015年之后5年展望:将以网络化建设为主,实现第二层次中乡通乡的次干线达到三级公路水平;适时建设官坞至龟山公路,带动黄岐半岛及可门港区的协调发展。主要建设方案为:建设官坞至龟山公路,并逐步提高道路等级,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3.重点工程简述

(1).可门疏港连接线

连江县可门疏港连接线由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的益砌枢纽互通(桩号K10+838)引出,路线由西往东,设浦口互通接S201,穿南峰隧道,预留梅里枢纽互通与规划的沈海高速公路复线连接,于辋川设官坂互通接规划公路,过可门港规划区至终点颜岐(桩号K19+836.926),接可门港码头作业区,路线长20.727663公里。该连接线设计车速为100Km/h,路基宽26米,按4车道布置,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

(2). 连江县江滨路城关至潘渡段公路是连江城关与即将建设的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贵安互通口相连的重要通道。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连江县普通公路十字型主干结构,形成连江通往福州北的通道,解决连江县西出口交通较为薄弱的问题。起到沟通同三、福州东、西绕城、可门疏港等四条高速公路。并连接G104国道、S201省道,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高公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同时线路大部分以堤路结合方式沿敖江而行,风景优美,可成为福州的“后花园”。既可带动沿线休闲农业、城郊农业的发展和沿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连江的旅游业发展。又可使敖江中游大片土地防洪排涝系统更加完善。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连江县县级干线骨架网的建设,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关至潘渡段公路起点K0+000位于连江新大桥北桥头,沿线经玉山、观音阁(自来水厂)、长汀、朱步、潘渡等,终点K10+759.027与新东线相连,路线全长10.772534公里,其中交通部门实施8.992054公里,水利部门实施1.78048公里。全线公路等级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2×5.75m。

(3).黄岐半岛大通道官岭至北茭段公路

黄岐半岛大通道官岭至北茭段公路起点位于浦口镇官岭村,经过筱埕镇蛤沙村、蛎坞、大埕、官坞、凤贵、文湾、长沙、黄岐镇、古石村、琇垹、苔菉镇、北茭;路线全长29.8公里。该公路起点浦口镇官岭村,终点苔菉北茭,是沿线经过筱埕、安凯、黄岐、苔菉四个乡镇,是沿线各乡镇之间经济联系的便捷通道,也是连江县沿海港口经济区发展开发的一条主轴线,作为连江县东部沿海四个乡镇,通往连江县城及福州市中心的一条重要干线公路,本线亦是连江县黄岐港区、定海港区的客货集疏干道,其中安凯至黄岐路段既是交通战备公路,又是滨海旅游公路,另外厦宫、安凯为连江县贫困乡镇因此本公路又具有扶贫意义。黄岐作为连江县对台贸易点之一,该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发展对台贸易。因此尽快把该公路建成高等级干线公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能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港口码头规划

连江县有许多天然的海湾和深水港口资源,连江“三湾三口”均有建港条件,可建1~30万吨码头的港址有可门、琯头、定海。黄岐湾现已初步形成了一级渔港的规模,敖江口可建成对台贸易码头,陆岛交通码头群,形成对台贸易,民间贸易运输集中地。只有充分发挥各港口资源的优势,深水深用因地置宜,才能形成福州外港的港口作业区群,有利于福州市整个港口的建设,以满足福州港作为省会港口对我省省会和中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流通作用。建设福州外港深水港区是满足当今世界经济正走向全球化的需要。它将直接影响福州现代化港口城市、东部沿海重要经贸中心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1.布局方案

连江县适合建港的岸线较多,根据连江县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走开发可门深水港与建设地方小泊位相结合,促进沿海与岛屿共同发展。

(1).深水泊位

连江县宜建深水泊位的港址有:可门港区、琯头粗芦岛港区,分别处在连江县沿海的北部、南部。

①.可门港区:罗源湾是我省六大天然深水港湾之一,湾内纵深约25公里,平均宽度7公里,湾内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福州外港可门深水港位于连江县东北部,罗源湾南岸。港区距县城29公里、福州市区约51公里,长乐国际机场97公里。水上交通方便,作业区距马尾70海里,上海405海里,台湾基隆142海里,香港435海里。可门港具有深水、避风、避浪、规模大等特点,是罗源湾内最优良的港湾,从可门头到牛坪山,可供开发建设的岸线长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约8214米,可布置1万吨级~30万吨级泊位32个,其类型主要有集装箱、煤炭、油品、矿石码头、其他通用码头等。

可门水道平均天然水深在-30米以下,最大水深达-80米,作业区水域条件良好,湾内不淤不积,无需疏港,航线顺直,进港航道宽1公里,自然条件特别优越。作业区离外海航道近,利用天然水深可全天候通航各类3~30万吨级船舶。作业区前沿水域宽阔,锚地与港区毗邻,停泊调度方便。港区掩护条件好,东北侧有碧里到将军帽山头,东南侧有黄岐半岛的山头掩护,为船舶靠泊和货物装卸提供良好的掩护条件,可避9~12级大风,是大型船舶的避风锚地。可满足各类船舶停泊和调头。

可门港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深水港区16平方公里,临海工业区44平方公里,城镇人文聚居区4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工业和港口用地60平方公里,以围垦地和海岸岩石地为主,其中有27.5平方公里的大官坂垦区以及上宫洋垦区;蛇头湾垦区;北拓垦区等。建港用地不占耕地,地域平坦,利用率高,配套省。

通往可门港方向的连江疏港公路公路,预计2010年下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改线建设后的疏港公路在县城区与沈海高速公路罗长段直接相通,大大缩短了港区与连江县城、福州市区的距离。福温铁路也将穿越可门港区,在透堡镇设货站,从透堡至港区的进港接线铁路长26公里,已委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进行设计,并将在坑园镇西侧设立港区铁路货站。陆上交通优越。

②.琯头粗芦岛港区:粗芦岛港区位于闽江口南岸,闽江口入海处,四面环海。陆域宽广,掩护条件好,波浪小,泊稳条件好,可满足集装箱船舶的泊稳要求。港区距104国道6.5公里,目前,长门与粗芦岛相连的粗芦岛大桥已建成,可直接利用省道201线作为疏港大道。港区至罗长高速公路琯头互通处仅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粗芦岛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粗芦岛港区可利用岸线6公里,可规划布置第三代集装箱泊位9个(5万吨)和5万吨级干散货泊位4个,并预留多个浅水泊位。根据专家建议,在粗芦岛至川石岛之间筑连岛人工海岸建设深水泊位。连岛工程修建后将起封堵熨斗水道的作用,把汊道的水流集中于川石主航道上,增加主航道的水流动力,冲刷航道,航道水深可达到12米以上,连岛工程结合航道、港池疏浚,可吹沙造陆4平方公里,提供港区建设用地。

(2).地方泊位

连江县现有的地方泊位多且分散,这主要与连江县海岸线长,沿海居民传统上以渔业为主业有密切关系。根据自然条件,马鼻、浦口、东岱、晓沃等沿海乡镇,由于港区水深浅,进一步发展困难较大,这些乡镇除了生产、生活上码头设施必要的补充建设外,不宜再安排重点建设。

(3)    .陆岛交通

连江县共有大小岛屿87个,应在适宜的地方修建陆岛交通码头,方便海岛交通,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

2.规划方案

根据运量的预测以及布局设想的思路,分深水泊位区和地方性泊位区两部分,结合该港区自然岸线条件,进行合理的岸线和泊位安排。

(1)    .深水泊位

①.可门港区:该区位于罗源湾的入海口可门头之内,罗源湾避风条件好,水深为25~45米,可建设最大靠泊能力为30万吨级的泊位,是天然良港,随着罗源湾的发展开发,可门水道将被充分利用,为了利用大面积的浅滩,综合各种因素,港区规划布置在古鼎屿附近,水深10~25米,该处大面积浅滩可形成后方陆域,顺岸布置3个万吨级通用泊位,水电及配套设施由下宫乡引入,形成通用泊位作业区。再加上大型钢铁、化工、火电厂等基地建设驻入开发区,可带动深水散货泊位的建设,则该港区的总吞吐能力可超千万吨。

②.琯头港区:该港区位于闽江下游中沙浅滩附近,由于金牌门水道水流湍急,在河湾冲刷段形成一个-11米的深槽,水深条件好,且在闽江内,风浪较小,泊稳条件好。地处河弯冲刷段,可避免淤积。在原3000吨对台贸易码头处扩建加长,形成一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岸线总长约153米,陆域纵深600米。后方依托琯头镇,水电配套设施从琯头镇引入,形成福州港的件杂货作业区。

(2)    .地方性泊位

根据连江县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连江县地方泊位重点宜安排在黄岐镇和琯头镇。

黄岐港区:位于黄岐半岛的南侧海湾内,由于该处海域开阔,风浪大,布置两个东西走向的防浪堤,中间留一口门,水深为3~5米,东防波堤700米,防波堤内侧为渔港码头作业区,布置2个1000吨级渔轮码头及3个500吨级的渔船码头,西防波堤600米,防波堤内侧为交通客运码头区,布置500吨杂货码头和500吨客运码头2个,后方依托黄岐镇,水电配套设施由黄岐镇引入。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高速公路

“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高速公路3条,建设规模63.075公里,总投资估算约为60.99779亿元。

2.普通公路建设

“十一五”跨“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国道项目1项,建设规模4.95公里,投资15300万元,省级重要干线3项,建设规模24.82公里,投资41172万元;计划建设主干线公路4项,建设规模63.732公里,投资140300万元;渡改桥1座,桥长200米,投资500万元;计划改建次干线公路40.3公里,投资24825万元;农村公路150公里,投资7500万元。

3.陆岛交通码头建设

“十二五”新开工并完工的陆岛交通码头6个,共有泊位6个,投资6050万元。

4.公路枢纽建设

“十二五“期内共建设公路运输枢纽一级站1个,其他运输枢纽二级站1个,运输货运二级站1个,共投资20000万元。

(二)、初步资金筹措方案

我县交通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省市补助、地方自筹和银行贷款等渠道。“十二五”期间,全县公路水运交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关键之一在于落实建设资金。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我县公路网建设,建立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公路是建设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方面积极争取扩大银行贷款,同时积极探索和灵活应用其他融资手段和方法,如转让经营权、合资合作、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连江邻近台湾和港澳、华侨众多的地缘和人缘优势,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如征地拆迁、青苗补偿、材料采购、各项税费等方面以降低交通建设成本,加快交通建设步伐。

四、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一)、政策建议

实施连江县“十二五”公路水运建设规划,对于完善我县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加快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实现这个规划目标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需要考虑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1.各级乡镇要广泛深入宣传加快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交通意识,激发广大群众修路、护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实现“十二五”公路水运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健全和完善交通建设良性循环机制和投资政策,广开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3.在加强公路及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从我县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二者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加强公路建设与港口码头建设的配套、协调,争取使公路建设带动港口建设,港口建设促进公路建设,最终实现公路与港口码头之间的顺畅接驳。

4.各乡镇应解决好乡镇间交通建设和协调问题,要尽可能做到建设安排合理,接口匹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和规范管理机构,理顺管理关系。在作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管理体制。

2.依靠科技,大力推进建设管理的技术进步。

要结合各级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发展的技术政策,重视新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利用,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增加管理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加强法规建设

根据国家颁布的各项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不懈地对公路沿线及港区群众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规意识,建立良好的建设、管理秩序。

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多方协同,抓好落实

各级政府要把公路水运交通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确定本地区分阶段、分年度的建设计划,明确奋斗目标,精心组织实施。推行目标责任制,奖优罚劣。

来源:连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