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
时间: 2014-09-28 00:00

连江县“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

                       连江县财政局

    按照县政府要求,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制定《连江县“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连江县“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规划》作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财政中长期规划,既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在“十二五”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县域发展战略向纵深实施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回顾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县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达15家,能源电力、食品加工、皮革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可门港年货物吞吐量达1300万吨。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对内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随着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财税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围绕收入目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健全基础工作,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不断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全县财政收入步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2010年,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70185万元、142286万元、160971万元、208517万元、218300万元(预计数),平均年增长率为40.1%,远高于原计划平均年增长率12.5%,其中县级收入分别完成52671万元、111129万元、123225万元、160647万元、164300万元(预计数),平均年增长率为41.1%。

(三)财政改革不断深化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财政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在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强化部门综合预算,严格按照科学化、精细化、透明化管理的要求,完善细化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和规范业务管理流程,切实将支出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不断增强预算约束力。

二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始终把国库支付改革作为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个基石,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2010年4月份已投入试运行,下半年将全面铺开,全面铺开后将使财政资金运转更加安全、高效、快捷。

三是政府采购机制不断规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通用设备网上竞价机制,推进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工作,构建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四是乡镇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和调整县财政固定收入和乡镇收支基数,同时建立对乡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协税护税和积极化解债务等激励机制,做到既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又保证县本级有适度的宏观调控能力,使新一轮体制更趋合理、更趋完善。

    (四)财政管理更加科学 

“十一五”时期,财政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开拓创新,健全制度,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约束机制。积极推行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细化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了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调查、事中跟踪问效和事后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实施政府采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初步建立起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了以清理收费项目为基础,以加强票据管理为源头,以清理银行账户为手段,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新模式,预算外资金管理日趋规范。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坚持“控制一般,保障重点”的原则,集中财力支持重点事业发展,保证了教育、农业、科技等支出的依法增长;积极筹措和安排资金,落实各项增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2006年--2010年财政总支出分别完成56293万元、84296万元、116981万元、118222万元、130000万元(预计数),平均年增长率为29.63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3.76%、农业支出增长38.3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2.54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627.07%、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2.69%。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保发展”的财政支出目标,为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法规,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调整财政监督检查机构,不断改进监督办法,规范监督程序,把财政监督融于财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探索建立单位内部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新模式。加强会计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建立了执法责任制度;组织多种形式的财政法规宣传和培训,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十一五”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利用外资压力增大;

 二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支出结构尚不尽合理,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三是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四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事业、民生领域要解决的问题还比较多。

 五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才刚刚起步,任务十分艰巨;

 以上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县改革和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连江县作为福州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海西经济建设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必将对全县的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动力,财政改革与发展将面临比以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必然会产生促进和制约作用。有利方面:一是随着全县“十二五”规划的开展和全县发展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会更具活力,经济增长势头也将继续保持,为财政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所进行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也将对“十二五”时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供帮助和借鉴,全县财政发展的内外条件将明显优于以往。不利因素:一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必将给财政支出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将更为艰巨,对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需求也会更为迫切;二是全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将使政府承担的贷款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社会保障各项标准提高、政法保障经费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都需要县级财政加大投入,县级承担的支出越来越多,支出保障压力非常大,财政收支矛盾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将继续存在,财政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的责任更重。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发展为主题,以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为抓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出发点,把大力组织收入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摆到财政工作的中心位置,稳步推进财税改革,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本目标

    根据连江县基本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结合我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十二五”时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2%以上,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2011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800万元;

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200万元;

2013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18400万元;

2014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200万;,

2015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500万元。

 (四)对策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财政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财政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狠抓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1、发挥财政政策功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保持合理适度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生态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文教科卫硬件设施等,同时继续支持实施家电、机动车下乡政策,努力改善民生,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解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扩大消费。

二是落实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后续财源的培植力度。继续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可门港区经济建设。调整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企业技改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性导向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增加对可再生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医药和生物工程等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投资,努力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

此外,为应对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的若干不确定性,应前瞻性地研究和预判新的政策思路,加强财政政策与国家出台的货币、产业、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寻找新的着眼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切实抓好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要全面把握整体经济走势和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认真分析研究经济运行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密切跟踪收入形势,制定行之有效的增收措施,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特别是主体税种与经济同步增长,并注重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财政增收格局,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要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防止年底突击花钱。同时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公务购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和出国(境)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装修,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积极创新理财模式,大力推进政府投融资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盘活资源,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强化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评估考核制度,扩大政府收益规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实现建设项目总体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督促预算部门细化项目预算内容,逐步建立和依托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等有效手段,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预算执行率,增强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的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加强支出标准、项目库等管理基础工作,严肃预算执行纪律,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支出,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

三是扎实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改革,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

4、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一要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与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项目审核,稳步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和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对中央、省、市扩内需、惠民惠农及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内外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在经济扩张大环境下举债融资的规模,因势利导、规范发展,打造一套风险可控和可持续运行的地方“阳光融资”制度。建立政府债务良性循环机制,加强融资主体内部的自律和管理,在开拓创新中主动防范和化解公共债务风险。

三要推进财政自身建设,完善财政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财政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快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涵盖财政收支全流程和财政管理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做到规矩理财、干净理财,增强财政干部的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服务水平。 

总之,“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将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之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增强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健全财政职能,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新局面,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连江县“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连江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