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根据《中共连江县委关于制定连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县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连江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紧密结合实际,高效开展工作,持续推进“迈两步、兴三业”,主动融入“海上福州”“数字福州”“平台福州”建设,实现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效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52.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94.85亿元,年均增长5.6%,经济总量居全省中上水平,居全市第9位;财政总收入由2015年的38.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6.87亿元,年均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由2015年的25.7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4.76亿元,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14.6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36亿元,年均增长10.8%;2016-17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8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行列。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由2015年的34.0:40.1:25.9调整为2020年的24.7:37.3:38.0。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批动建,成为第三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打造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振渔1号”“福鲍1号”下水试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速集聚资源,提升化工新材料、海工装备、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建成投产申远一期、恒捷一期等重大项目。服务业持续提升,万星商业广场、宏东水产交易中心、永得利建材建成投用。慧连、金网运通获授无车承运人试点示范企业。
(三)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连江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统计方法、价值核算体系,形成了“资源—资产—资本”全链条式生态产品市场化的“连江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发文经验推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革命五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垃圾焚烧厂二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敖江沿线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石板材行业全面退出,“青山挂白”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大力保护沿海岸线资源,持续清理海漂垃圾。
(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1个工作日,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开展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实现便民服务的“一网办”,98%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实现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在线申报和网上预审。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分类梳理涉及证照整合的事项。加强信用建设,完善信用数据汇总,开展联合奖惩工作。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探索出以《水域滩涂养殖证》实现增信降息的新举措。持续做好“周转贷”等金融服务,成立金凤融资担保公司,缓解企业融资问题。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惠及力度大大加强,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年均增长26.23%,新建幼儿园9所、扩建1所,新增幼儿学位2610个;新建小学11所、改扩建23所,新增小学学位8460个;新建中学2所、改扩建20所,新增初中学位2600个,新增高中学位1650个。师资储备力量更加坚实,新增教师1334人,教师结构日趋合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进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建设。县医院新院、可门港医院、精神病医院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丹阳、东岱、安凯等乡镇卫生院。就业稳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6万人,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养老事业持续完善,建成12家养老机构,5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5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76个农村老人幸福院,全县各类床位达到5070张。
二、发展趋势
(一)总体形势
从国际和国家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发展环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也是我国在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福建省和福州市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超越期,福州市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力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排头兵。预期全省和全市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市力争GDP保持7%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到2035年,全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这对连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机遇挑战
1、发展机遇
——内循环机遇。面对后疫情时代日益动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将成为“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连江在消费内循环、制造内循环、科技内循环、投资内循环、服务内循环、金融内循环等领域找准切入点,就能在新基建、老基建、数字经济、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健康养老、快递物流等方向抓住发展机遇。
——政策叠加机遇。从福建省看,中央先后赋予我省实施赶超战略、海丝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和福厦泉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政策,福州市是“七区叠加”政策的核心区域,作为福州北翼重要增长极的连江也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福州现代物流城等一些的重大项目在多区叠加的政策激励下,使连江成为重大项目的良好落户地。
——大海洋机遇。从连江自身发展看,连江获批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我国第三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极大地促进连江海洋经济发展。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将带来连江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将打造规模更大、环节完善的远洋渔业产业链;将大力促进水产加工、贸易交易、冷链物流、渔需物资、市场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开放发展;将极大带动连江海洋科技创新;将更加促进连江的渔业对外开放和形成远洋渔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2、面临挑战
——外循环挑战。我国正面临中美全面博弈战略竞争的严峻考验,对外贸易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双循环中,外循环会越缩越小,中国将可能主要通过内循环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连江出口产品以鞋类、水产品为主导的传统产品为主,机械类、工艺品等其他产业同步发展,外商投资产业以外销产业为主,后疫情时代连江的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
——区域竞争挑战。在福州市层面,福州未来的发展重心仍然是南下东进,长乐和福清区位优势比连江更好;在省级沿海市县层面,宁德、漳州、泉州等地加大对港口和临港工业投资,发展动能增强,连江的港口和临港工业面临进一步打造特色差异化产业集群压力。区域竞争的核心从大的方面看,是争国家政策,甚至是国家战略,本质上是在争资金和项目布局,连江面临较为激烈的区域竞争。
——不平衡挑战。从连江自身发展看,连江产业结构不优、产业规模不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资源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等特点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环境资源约束需要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环保不达标企业;产业结构不优和产业规模不大,需要进一步转换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加强招商引资。总体上,面临可能互相矛盾的多重目标,连江需要探索新发展路径。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依据福建省和福州市的发展要求,连江能够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作为,连江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期。连江必须紧紧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方向,积极构建高质量海洋产业县,以创新驱动打造产业转型发展引擎,建设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滨海城市。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连台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县。
(二)发展定位
1、全国海洋经济强县。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与海丝国际渔业合作,打造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提升鲍鱼等特色优势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业,发展冷链物流、海产品贸易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条,形成大规模、高质量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海洋强县。
2、福建重要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可门亿吨大港,大力发展临港新材料产业、海工装备制造业、能源供应等临港工业,形成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东南沿海区域大宗散货运输基地;依托粗芦岛国家远洋基地核心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深远海养殖业与远洋渔业、船舶修造业等,打造连接世界的远洋渔业基地和福建省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承担福建省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重任。
3、福州北翼新兴中心城市。争取实现与福州中心城区公交化通勤,建设海陆空全方位对外互联互通通道,发挥区位与通道优势,建设福州现代物流城,辐射全省及华东诸省;以高颜值品质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积极强化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推进五大旅游区开发建设,建设美丽海岸线,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形成集度假休闲旅游功能、现代生活服务功能、交通便捷为一体的福州北翼新兴中心城市。
4、福州对台融合先行区。依托黄岐对台的小额贸易连线和福州台商投资区,推进“新四通”,发展连台经贸合作、文化等产业合作,积极打造连台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促进人员交流、文化交流,加强两岸人民情感相通、心灵相通、思想相通,打造环马祖澳对台合作先行先试区,成为福州市对台合作交流重要平台与台企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省委“三四八”工作机制和市委学习贯彻新思想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
3、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加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连台交流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在省、市发展大局中主动作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四)空间布局
坚持“沿江向海、东扩南进、西延北拓”战略,把握福州建设滨海城市和福州大都市圈的机会,强化组团式、内涵式发展,加快多组团融合、大板块对接,形成以中心城区、可门、贵安、黄岐、闽江口、丹阳“一核五组团”为大框架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打造连江经济开发区、可门经济开发区、贵安温泉旅游区、国家(连江)远洋渔业基地“三区一基地”增长极。
——中心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健康养老、旅游综合服务、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退二进三”。加快中心城区向浦口、东岱、晓澳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水产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冷链物流等产业。把中心城区建成集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开发、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福州北翼新兴中心城市。
——可门组团。构建以临港工业为引领、港航物流与现代渔业齐头并进的开发格局,加速引导临港化工、新材料、先进织造染整、新型建材、临海能源、海工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港航物流等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向可门港区集中,建设成为闽浙赣部分地区大宗散货、大型件杂货等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物流中心)、福建省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集散中心、临港制造业基地。
——贵安组团。以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为主题,以温泉、高尔夫球场为核心景观资源,以森林公园、畲乡风情、生态农业、山水野趣为重要特色,汇集文化、温泉、旅游项目,利用省内最大的主题乐园贵安水世界、欢乐谷、百姓文化长廊、数字经济以及总部经济等业态,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闽江口组团。以粗芦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基地为核心,以闽江口为平台,提升整合“青芝山”风景名胜区、闽江口滨海特色旅游景观带、赶海一号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船舶重工、海洋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围垦养殖、滨海旅游等产业,打造闽江口沿江沿海海洋经济产业园。
——黄岐半岛组团。努力培育高优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经济,不断巩固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提高海洋渔业附加值。依托筱埕定海湾旅游综合体、黄岐后沙滨海旅游度假村、畚箕山战地遗迹游览区、黄岐老街、黄岐美食嘉年华、星级度假酒店、半岛风情旅馆街、古石村落、苔菉东洛岛度假休闲渔村、北茭鼻海角旅游区、茭南平流尾地质公园、茭南中国古渔村等项目,完善黄岐半岛基础配套,做大做强对台贸易,围绕环马祖澳旅游区开发发展对台滨海旅游。
——丹阳组团。发挥邻近福州市中心城区、罗源湾深水港区以及县域内铁路资源的特殊区位优势,根据产城一体、生态、生产、生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设福州现代物流城为核心,积极发展生活资料物流服务和生产性物流服务。
(五)发展策略
1、面向海洋,聚焦港口
发挥沿海临港优势,紧紧抓住21世纪海丝核心区、海上福州战略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机遇,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促进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加快“港产城融合”,提升港口综合能级,打造亿吨大港和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2、扩容提效,产业强县
依托重点园区,推动新旧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扩容提效,构建连江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把海洋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促进三次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发展,以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带动连江经济社会发展大提升。
3、融入福州,连马融合
抓住福州建设福州大都市圈和国内一流城市的机遇,加快交通通勤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承接福州产业转移,提升连江在福州城市的功能定位。发挥连江在对台交流中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连马“新四通”,进一步深化连马融合,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出新贡献。
4、生态优先,民生共享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绿色化,推动生态融合发展,建设美丽滨海城市。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着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均等化体制机制,加快政府治理转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创新驱动,发力数字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企业创新主体,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用福州数字产业优势,抓紧新基建机遇,培育拓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六)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全方位提升连江县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力争实现“一个亿吨、数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即可门港吞吐量超过亿吨,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超过千亿,食品加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旅游业等百亿产业集群。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三产结构更加合理,优势产业链布局相对完整。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区能级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连台深度融合,更加融入闽东北协作区与福州大都市圈。产业合作更加紧密,要素市场更加开放,平台载体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更加健全。成为福州海丝核心区的节点港口城市,全县实际利用外资、招商引资保持稳定增加,重大改革成效进一步凸显,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基本建成。
——精神文明持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质量持续提高,蓝色海湾更加美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生投入比重持续增长,民生工程建设量质并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平安连江建设不断深化,法治连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四、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按照省委和市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部署要求,坚持统一步调、能快则快,到2035年,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实现。连江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生活舒适、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福州北翼新兴中心城市。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再上新的更高台阶,人均GDP增长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化工新材料、海洋渔业等领域形成一些有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建成以海洋经济为主导、临港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海上实力连江基本建成。
——开放创新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显著提高,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海洋渔业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占比不断提升,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三创”环境更加优化,深入融入福州大都市圈,对台深度融合到达新高度,成为福州海丝战略的前沿阵地,开放活力连江基本建成。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区辐射力显著增强,主要中心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显著,品质宜居连江全面建成。
——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污染排放总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大美生态连江基本建成。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全县居民收入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超越,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建成文化强县、教育强县、人才强县、体育强县、健康连江,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幸福连江基本建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